前言
之所以要写周记,大概是记录一下过去的这一个星期内我都做了什么,这是一种很好的总结,你可以较为直观的对我的成果进行回顾。
粗略来算的话,这应该是我建立这个博客的第三个星期,也会是我坚持写周记的第一个星期,简单记录一下生活吧,这样在将来回忆的时候也能有所凭证。
虽然说名字叫做周记,但是事实上有的内容可能并不是上个星期发生的事情,随心所欲地写,有感而发地说,大抵是这样的主旨。
总的来说,在建立这个博客之前,我也有维护过另一个博客,当时还傻乎乎的租了一个服务器,搭建了一个 Wordpress。但是最后发现,Wordpress一是性能不行,二是其使用的富文本编辑,对于经常使用 Markdown 的我来说,并不是十分的习惯。最后本来从勤快地更新技术类博客,到写周记,然后干脆把周记的名字直接改成月记,最后连月记都懒得写。说起来大概也是当时对于新知识的追求懈怠了的原因吧,希望这次可以打起精神,避免重蹈覆辙。
回顾大学的两年时间,可以说这一周也是经历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了。
日常生活
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日常生活,最近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十分的快乐。
Lolita
女朋友最近入坑 Lolita 了,说起来我之前早期的服装里面也有一件是 Lolita,但是当时因为没有裙撑而惨淡收场,或许改天可以再尝试一下。
巴奴火锅
最近两个人尝试了巴奴火锅,之前一直以来我们两个人吃饭都是以吃海底捞为主,现在甚至已经 20000 海底捞积分了,主要是因为海底捞可以说是最实惠的火锅之一了。我们两个人吃海底捞,大多数时候是不点肉的,一般是吃血旺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食物,涮一个四分之一的辣锅,每次基本上原价不超过一百五,还有学生优惠/黑海送菜,基本一百元解决。价格在这之下的火锅,几乎没有,更何况海底捞的味道也很不错,还有一流的服务。
上次吃巴奴火锅是和轻音音乐社(相关内容可以改天写一篇回忆录)的同学,cn 为雨宫铃子,一起吃。当时貌似已经是大一上了,四处寻找海底捞无果(如今发现海底捞在赛格顶层)之后吃的这个,花了很多钱但是两个人都没吃饱,而且服务员一直在边上盯着吃饭,所以印象不是很好,甚至可以说有了心理阴影。
这次吃巴奴的原因是因为父亲请客,总的来说可以说是因为不差钱,之前一直和女朋友笑谈巴奴火锅的传说,正好钱多,故打算带女朋友吃一顿。
吃完之后,不得不说,收回之前的成见,巴奴万岁。简单评价一下,基本上是海底捞里面有的菜品巴奴基本也都有,虽然说他们招牌的毛肚,涮起来不是很容易,不像海底捞一样,涮到脆的容错空间大一些。但是不得不说,他们调的这个蒜香的毛肚蘸料确实一绝,很好吃。女朋友很喜欢喝巴奴的菌汤,我这种平时不喝汤的也喝了不少,确实浓郁好喝。然后就是点了牛肉很不错,绣球菌很入味口感很好,羊肉感觉稀碎,入锅就散了,到处捞肉沫,血旺则也很好吃。
大概以上这些,感觉还是很不错的。
学业
接下来来回忆一些令人兴奋的学业相关内容。
考试
对于考试,我只能说我这个人并不是很擅长应试考试吧,也可能是因为科研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内容,反正最后感觉烂完了。还好总体来说对于排名貌似影响不大,有一些科目还可以,但也就差不多得了。
ECCV 中稿
好耶!终于讲到最喜欢的一集了。总的来说,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,就是 ECCV 中稿了。
这是一个让我既兴奋又释然的消息,早在本学年的开始大约是十月份的时候,我便已经提前进组参与科研,当时老师给的是一个半监督医学影像的论文,让我以及两个大三学长看一看,之后进行汇报。简单地跑了一下程序,并且做了一些实验之后,在组会中idea以一种极为巧合的方式突然冒出来,好在实现起来并不困难,于是写了写程序,然后发现性能 SOTA 了。
可以说这是一个戏剧性的结果,我一个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人,之前只是看过若干的论文,写过若干的程序,结果一瞬间便莫名完成了科研的第一步。也可以说这是来自于大一一年以来的积累,但是我即使再怎样自负,也会将运气放在这一产出的第一位。
当时还没有到十一月份,所以说和老师定下了 deadline,想要尝试赶一下 CVPR。CVPR 可以说是每一位计算机视觉初学者的耶路撒冷,我也可以说是拼尽全力的做了实验,写了论文,提交了补充材料,除了和老师探讨了论文写作和作图方面的内容之外,几乎是一个人完成的全部内容,走下来了一次论文投稿的完整流程。
接下来便是焦急的等待了,然后在新年之前,审稿结果出了,113,可以说是晴天霹雳。
可以说是天道好轮回了,运气式的 idea 产出,加上没有仔细打磨的论文——审稿人光是指出内容错误便占据了好几条,终究换来了报应。所以没有任何悬念的,我选择转投,备战 ECCV。
我为我在 CVPR 的失败做了很全面的总结,一方面是打磨不充分,无论是故事线的塑造,还是一些诸如表头等内容的细节,还是 pipeline 的作图,可以说都十分的草率。甚至说由于我的初稿是我自己写的,后面再和老师的协商之下更换了方法的名字,而在一些表头中,原方法的名字依然残留在上面,被审稿人指出,并表示了困惑。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科研领域的一些规则的不了解,最经典的例子便是我在对比实验中对其他人的每一个方法都进行了 K 折验证。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,进行上述的操作,完全没有打压其他人方法的意思,对于性能上的不足,我向来是采用对自己方法的调参解决的,然而由于某一篇论文使用了 K 折验证,而其他论文没有,于是我便选择了最公平最稳定的测试方法,也就是全在我的设备上跑一次 K 折。结果出乎意料,复现的性能与原论文相差甚至十个点,但我还是头铁地将结果汇报了上去,不出所料,遭到了审稿人的强烈质疑。
于是我按照领域中的常见规范打磨论文,重新跑实验,并且对方法进行了略微的调整,最后形成了新的稿件,在 CMT 上面进行了投稿。
投稿之后,这件事情便被我抛之脑后了,当时事后和老师讨论,老师跟我说,即使这篇论文无缘 ECCV,将来头一个 PR 也是比较稳的,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慰,毕竟升学的压力始终伴随着我。
到了 ECCV 出结果的那一天,我还是熬夜了,但是老实说我并不对 ECCV 的结果抱有任何的期待,实在是 CVPR 给我带来的打击太大了,我当时心里想的是,只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,我便已经知足了,也就有了后续继续做科研的勇气。
然后就是开奖,那一瞬间,我几乎从座位上跳了起来,我反复地查看这个评分,以及评分的标准,最后才相信我看到的都是现实,443,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可以获得这样的分数。
我急忙和老师汇报了这一喜讯,然后将审稿意见看了又看,很快便拟出一份 rebuttal 的临时稿件,当然,肯定是超页数了。
第二天我便前去找老师进行讨论,并且定下了 rebuttal 的基调。三个审稿人都比较温和友善,提出的问题也不算特别尖锐,可以说只有几个疑惑需要解答,并且认为论文的写作中有一些笔误和不清晰。于是任务便定下来了,重新作图,完善 motivation 以及 pipeline 的表达,老师请来了两位师兄师姐,与我共同完成这些内容。
不得不说,本人的作图审美可以说是一塌糊涂,两位师兄师姐则是颇有水平,一方面在他们的指导下,一方面他们亲自上阵帮忙,仅仅是一天时间,图片变已经从原来的莫名其妙变为了颇具顶会风格的插图。然后便是我较为擅长的内容,打磨文字,删减字数,顺便和老师讨论表达有何不妥,最后提交了 rebuttal,一切告一段落,顺便进入了期末周的复习阶段。
可以说这个初审的分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希望,甚至说这种希望近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,把我从原来对于 ECCV 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的状态,拉进了每天的煎熬中。
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我都会看知乎相关的话题回复,看看又有多少人超过了我的分数,还有多少人逊色于我。我的分数确实处于一个领先地位,这是一个安慰,但是随后更大的焦虑便袭来了。万一我所在的领域分数都是如此的高;万一审稿人看见了彼此的评价,并降低了分数;或者干脆就是 meta reviewer 看我不顺眼,于是直接将我 reject。毕竟这些内容在网上都能找到前科,而我对于我的运气下来不是十分自信,当时甚至立下了,假如中稿便拍摄二十张精心设计的女装照的对赌。
在煎熬中,时间就这样流逝,然后便到了公布结果的那一天,我本来是做好了熬夜的打算,然而在前一天的晚上,结果便提前公布了。我的双手几乎可以说是颤抖着,将链接复制下来然后输入浏览器,紧接着 ctrl f,查询我的编号。搜索框中出现 not found 的时候我的心脏几乎停跳了一下,然后检查我的编号,发现是记错了一位,最后终于找到,连忙保存 html 留作副本(万一他们反悔怎么办),然后截图,紧接着我瘫坐在椅子上的时候,一种欣喜才迟迟地涌上我的心头。
我一时间似乎有些想哭,但是哽咽就卡在嗓子中,哭不出来,一路上可以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,绝对不是这一篇博客,几段文字,简简单单便可以概括的。好在一切都有了结果,好在努力得到了回报。接下来我开始向各路关心我的人报喜,然后发了一条 QQ 的说说,如下:
ECCV中稿了,也算是给近一年以来的科研画了一个迟来的逗号。
一开始这篇工作是在CVPR投稿期间做出来的,idea的形成以及实验都还算顺利,但是投稿的过程却颇为坎坷,无论是论文的写作还是最后的表达都有所欠缺,最后转投ECCV。
也许是运气的眷顾,或者是努力终究会有回报,好在最后的结果还算顺利,积累了经验,提升了能力,收获了许多。
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一路坎坷走到现在,未来还有多远呢?好在眼下还有不错的激励,能让我强打精神再出发。
刚接触科研的时候晚上常常想多,想着万一自己中了论文,如何如何,当时就想着发这样一条说说,文案也想好了,就叫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。
感谢一路走来的一切,感谢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,女朋友的陪伴,群u们的支持与鼓励,以及种种。现在若干时间过去了,现在想想,用一句诗来结尾的话,或许我会选择。
“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
是啊,轻舟已过万重山,我等这一刻究竟已经等了多久?为此熬了多少夜?现在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。仿佛一瞬间一切的烦恼,一切的忧愁,一切的烦心事,在那一刻看来都好似过眼云烟,结束吧。
其他
绿裙相关
本人在计算机保研交流群,也就是俗称的绿群中,一直以来都是一名活跃群友,并且自认为还是干过几件大事的。
首先是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,当时群众便已经聚集了 21 级的大量同学,大家都对自己的命运琢磨不透,并因此焦虑。绿群中一个常见的话题,便是俗称的 bg 定位,也就是某人对于自己的背景情况(background,即 bg)进行阐述,并且邀请群中对于保研更加了解的前辈或者同学,对于自己可能的去向给出建议。
我是一个无比喜爱信息差这个概念的人,并且热衷于将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,于是一个有趣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,建立一个匿名的 bg 统计表格,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进行上传,而且这些匿名信息事实上并不会导致过多的信息泄露,因为一方面这些内容的填写是可选的,另一方面,每个人也是自愿的提供这些内容,更何况这些内容本身也会在群中被发表出来。这些信息包括了学校/排名/科研与竞赛的经历等等,并且开设了提问板块以及建议栏,可以让群友们自行对于已经公布信息的题目给出建议。
在这个之后,我又增加了序号功能,并且表格可以根据回复的人数进行排序,让靠后的人也有机会被看到,最后更是直接转战谷歌,这是因为保研中介的引入带来了大量的举报,文档经常就被封禁,于是我使用了谷歌的统计表以及表格的联动,并且选择将表格内容通过外挂网站的方式进行公布,避免了这一现象,并且便捷了提交流程。
在当时这一创造可以说是现象级的,自动化保研交流群,甚至也都在讨论这一举动,并且光速推出了他们自己对于这一表格的模仿版,但是显然无论是热度还是内容量,又或者是维护的先进性,与我推出的表格都有着明显的差距。
不过遗憾的是,这一表格的投稿人很多,但是给出建议的群友,向来只有不几个,我也因此甚至自己请教了大量的前辈们,并且尝试给出自己的意见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加之以时间的流逝,和真正的保研的临近,这一表格后来也就慢慢被荒废了。
接下来便是最近设计的又一创举,也是受到了广泛的传播,并且拿下了一百多个 star,也就是本人实现并维护的 cs-baoyan-ddl。
起因是因为几位活跃群友在群中的讨论,想要构建一个项目,酷似 ccfddl,可以实现对于夏令营截止日期的统计,而我看到了这一想法之后,由于之前对于网页制作稍有经验,并且更关键的是精通面向 GPT 的编程,因此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,这个网页便被搭建起来了,同时被我挂到了 Github Pages 上。
大家的反响依然十分激烈,给出了许多的赞美,但是我深知这一网站并非完美的,无论是对于数据的管理,我需要人工大量地从已经形成的 CSSummerCamp 的 Markdown 文档中进行人为的提取,这是大量的工作量,同时在后续进行仓库的维护,也并不是很便捷,最后使用原生的 web 三大件大建出来的网页维护起来也是十分麻烦,并且有很多功能难以实现,于是我便踏上了漫长的重构旅程。
首先我又一次学习了 Github Actions,通过建立了 BoardCaster 仓库 模拟了一个后端数据库的存在,并且可以使用 Action 让不同的仓库都订阅这一仓库,从中获取需要的数据。同时,我设计了一套可以根据 Issue 直接更新数据库的流程,这使得数据库的更新变得更加方便。
然后,我紧接着学习了 Vue3,并且和 GPT 一起完成了对于整个网站的重构,并且添加了更多的功能。再一次开始宣传的时候,可以说这一网站的功能已经完美地达到了 2.0 的版本,并且支持了更多的数据库的引入。
汐学组
与此同时,在这里同样被我维护的开源项目还有另一个项目,便是汐学组。关于汐学组的创立,这是一段曲折的经历。
本人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热衷于开源的人,我从大一上开始便已经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教程,其中比较知名的是一个关于 C++程序设计的复习指南,根据学弟透露的情报,在最新的期末复习课的资料中,我当初所写的资料已经赫然位列其中。能够成为所谓官方的复习资料,本人还是十分荣幸的。
能够产出复习资料,除了出于对于开元社区做贡献的热爱之外,也是因为我在 RoboMaster 时期便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编程训练,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 Markdown 文档的编写,在此之后我又自学了 $\LaTeX$,使得我的相关功底更上一层楼。顺带一提的是,关于 RoboMaster,我也计划写一期回忆录,暂且列在待办事项中,毕竟博客不只是用来分享技术的,也是我随便写写东西的场所,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于过去的回忆记载。
在此之后我也进行了诸多的创作,产出了大量的复习资料,或者说与其说是复习资料,不如说是某种复习大纲,或者是 cheatsheet 格式的内容,可以帮助使用者在考前快速的回顾知识点,但是或许并不适用于那些对于知识压根不了解的同学。同时我还热衷于进行PPT转述,将PPT中的全部重点以及内容公式使用 Markdown 进行转述,一方面这种资料的整理可以帮助我更快的巩固知识点,同时转述后的PPT也很便于立刻形成成体系的复习大纲。
老实说我一直对开源社区是抱有希望的,我一直认为我将 PPT 转述的内容发布之后,便会有其他同学,紧跟我的脚步,将内容进行二次压缩,但是很遗憾的是,这种事情往往不会发生。
整个大一的学年中,从我之外分享复习资料的同学屈指可数,而且部分的资料,当然也可能是我记忆错误,事实上来自于大二,通过类似于手写扫描或者电子笔记的方式进行分享。一方面,这种载体的资料分享并不便于他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,而与此同时,在使用了 Markdown 以及 LaTeX 等工具之后,我对于文档的格式化表达形成了一种近乎洁癖的偏执,而很明显的一点是,我所在专业同年级的绝大多数同学,可以说完全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。甚至我敢打保票,直到大二结束的现在,仍然有超过50%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书写 Markdown。
于是显然,开源之路是孤独的。
到了大二的时候,我创作的资料已经足够使用一个知识库进行维护了,但是当时我对于网站的创立等内容尚且不太熟悉,于是使用了我常用的笔记软件,Obsidian,将我的资料进行了开源,但是貌似直到目前为止,相关仓库在我的宣传后,也没有一个 PR,而显然,大多数同学更不会使用 Git。
另一件怪事是,在大二的时候,我们忽然变成立了一个所谓的AI学组。老实说,在西交中确实存在着无数的学组,诸如钱学组/仲英学组/彭康学组等,虽然他们的一些资料为了确保没有知识点的遗漏,而导致过于的冗长,但是总的来说,这些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,同时他们还整理了往届的考试原题,这几乎是我期末复习周的救命稻草。但是令我困惑的是,AI学组究竟因何诞生。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,除了我之外,我并未在年级中听说过任何一位其他的资料分享的积极活跃者,难道说终于有同学开窍了?打算加入开源的事业?
刚开始的时候,我对于学组的建立是十分激动的,无论是对于资料的分享,共同维护一个硕大的 Github 资料库,还是说在学习之余,进行一些科研相关的讨论会,交流一下彼此的见解,这对于年级的水平提升和共同进步的促进都是十分明显的。然而在我加入其中,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创建的仓库,并且积极更新资料同时,其他同学的资料则难以见到其踪影,直到后来临近期末考试,在考试开始的前几天,终于出现了电子笔记形式的资料,至此,我对于学组已经多半失望了,或许还是自己来比较合理,正好我有的是精力。建立优质的资料,为大家树立标准,或许可以激励学组和其他的开源行为变得更好,于是在大二下的时候,我自己的开源网站以及组织,汐学组成立了。
大多数的学组均是如此,挂靠在学校的诸如书院的团委名下,并且做出的贡献都会根据贡献量给予工时等奖励。然而不同于这些内容,汐学组是完全为爱发电的形式,没有工时奖励,没有赞助窗口(或许将来我会建立一个,用于购买咖啡或者维护服务器),只有我分享的资料以及网站,并且目前我的 Github 账号正以每天十条以上的 commit 的频率活跃着。
现如今,汐学组名下主要维护着两个网站,分别是 汐学组的主页,以及 西安交大生存指南。其中主页的内容包括了学组的介绍,以及一些复习资料的分享,通过 Github 的 raw,可以提供直接使用链接进行点击下载的功能。与此同时,西安交大生存指南则是我受到了上海交大生存指南的启发,从而自己建立的一个生存指南,涵盖了包括在大学中看待事物的方法,入学时候的须知事项,一些基础的学习技巧,一些恰当的学习路线,以及其他的可能在正常途径中无法获得的信息。
在将来的一个打算是,或许可以推出一种周刊或者月刊形式的学习资源分享,当然这个分享并非课内的,而分享的内容也并非我自己制作的,大概的名字叫做,学点没用的。分享一些可能在正常的专业学习路径中无法遇到的知识,并且学习它们,拓宽自己的知识面,并且维持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热情。
总的来说,作为一个开源社区的贡献者,我自认为在本年级中,暂时还没有同学可以超过我,包括无论从呈现的形式上,还是从工作量上来说,均是如此。
目前暂时来看,关于开源工作的推进,一方面是寻找一些其他专业的成绩优异的同学,为西安交大生存指南提供优质稿件;另一方面则是仍然需要培养本专业 24 级同学的参与开源的能力与热情,同时积极把握 23 级同学。但是至于 22 级,好吧,暂时来看我是随缘了。
总结
说来说去,作为我的第一篇周记来说,写了太多的东西,已经有点类似于我的前两年的回忆录的感觉了,虽然前两年经历的事情远不止如此,之后的每一次周记,我预计会包含大概四到五条,但是内容量肯定不如本次一样丰富,毕竟这次还融合了许多之前发生的事情,而之后的话,想要多写内容,可能需要托我的联想能力多多发挥功效了。
大概就是这样子,接下来应该继续投身于科研,以及更多的开源事业中去了。
简单立下一些 flag,下周首先要将西安交大生存指南新增大约四到五篇文章,然后开始学习计算机图形学,同时需要提醒的是,要将 ECCV 的稿件顺利投稿,这是很重要的。